時序進入2017年的尾聲,工具機產業受惠全球景氣復甦,今年到11月為止,整體出口值和去年同期相較出現15%的成長,市場呈現一片榮景。 以政策面而言,對應德國提出的工業4.0生產模式,行政院已將智慧機械列為五大創新產之首,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協助業者搶食全球智慧製造商機。 程泰亞崴集團董事長楊德華說,人才培育是國家長遠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台灣有非常好的條件發展智慧機械,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仍需向下扎根,期望透過更密切的產學合作,培育優秀下一代,再創經濟奇蹟。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年中公布2017全球市值百大企業排名,台積電以市值1,610億美元排行第45名,是連續5年台灣唯一進榜的企業。 楊德華董專長說,台積電絕對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而程泰亞崴集團也一直效法張忠謀董事長的理念,不斷投入創新研發,提升技術水準。 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風暴,程泰和亞崴都逆勢加碼,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新產品研發,這10年來,集國很多暢銷機型都是在當時開發的,也創造了可觀的營收。進一步來說,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不論工業4.0或是智能機械,工具機產業都需要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如同台機電也是因為囊括了全台最優秀的人才,才保有強勁的成長動能,所以「人才」是未來發展最重要的關鍵。
為了培育優秀的產業精英,程泰亞崴集團從2012年開始便和中興大學一同舉辦全國大專院校「精密工具機與自動化技術專題實作競賽」。楊德華董事長說,舉辦這項競賽的目的,是希望莘莘學子在鑽研論文的論述能力之外,亦能著重「實作」的真功夫。同時也希望藉此讓年輕人認識工具機產業,進而畢業後能懷抱理想投入工具機產業。此競賽首辦至今6個年頭,已有來自全台各地超過400支隊伍參加,許多得獎作品也獲得業界支持,完成技術移轉商品化,成果豐碩。
楊董事長進一步表示,全球製造業水平領先的國家,如德、日、義、瑞等,幾乎都有很強的工具機產業當後盾。 而就台灣來說,目前工具機產值為全球第七、出口值全球第五,在國際上是絕對有跟上述國家一搏的實力,但面對當今全球化的產業競爭,此等格局如同42公里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誰耐力越久,誰就能勝出,而這箇中的關鍵因素,就是誰擁有素質齊全的優秀人才。
為促進工具機與智慧化產業技術升級,國內工具機大廠一程泰亞崴集團與中興大學,共同舉辦第六屆程泰亞崴集國「精密工具機與智慧化技術」專題實作獎,今年9月21日在程泰中科廠舉行決賽。從本屆作品中可以看到,參賽學生在專題的規畫與驗證的設計上都有相當大的成長,而且實用性與技術性比往年更加提升,這項競賽培養學生發揮所學突破自我,達到鼓勵研發創新的精神,對台灣培育下一代優秀技術人才有卓越貢獻,是產學合作的最佳典範。
程泰亞崴集團「精密工具機與智慧化技術」專題實作賽,連續6年舉行,在產業界與學界的知名度愈來愈高,現在已成為國內機械相關系所年度最重要的盛會。程泰亞崴集團楊德華董事長說,這項競賽已是各大專院校年度一大盛事,不但一屆比一屆好,而且得到更多認同,工具機產業過去因為被稱為黑手,知名國立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很少進入這個產業。但是最近幾年已經出現改變,尤其這項競賽藉由產學合作讓更多優秀人才對產業能更加瞭解,擴散效應非常好。程泰集團很高興能和中興大學一起來舉辦這麼有意義的活動,一同來培養優質人才,讓台灣工具機業能有更多新血加入。從第一屆開始,程泰集國不只提供獎金、會場及餐點,也在媒體上詳盡介紹得獎隊伍,更邀請前三名參加工具機展,希望鼓勵更多青年學子。楊董事長說,明年將把總獎金再提高,而且集團上千家的協力廠商,對這樣的活動也十分肯定,希能共襄盛舉,下一屆的獎勵方案一定會更加豐盛。
程泰亞崴集國把研發與高階機型生產規畫在中科圈區,是根留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中科管理局陳銘煌局長就說,十分感謝程泰集團與中興大學過去長期協助中科在智慧機械及航太技術提升等相關計畫。這項競賽已舉辦六屆,對產業人才培育有很大的助益,楊董事長關心產業發展鼓勵研發創新,出錢出力辦這個活動,這樣的精神十分讓人敬佩,未來中科管理局也會給予這項競賽更多實質的幫助。
楊董事長在決賽時聽取每一個參賽隊伍詳細介紹作品,在宣布得獎名單後,他也勉勵參賽同學,他說,德國日本的工具機全球首屈一指,台灣目前產值排名全球第7,在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台灣只有2千萬人口、沒有龐大汽車產業支撐,能有這樣的表現,全世界都很驚訝。台灣工具機產業的末來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有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一定能壯大台灣在全球的影響力。
近來備受爭議的空污問題,長期關注公共事務與企業社會責任的楊董事長也對此發表看法,他認為,政府發展綠色能源的方向十分正確,但這不能只倚賴政府,民間企業也可視自身條件扮演一定的角色,以程泰集團而言,已規畫在廠房屋頂增設太陽能發電系统,為打造綠色家園盡一份心力。
今年中發生的全台大規模停電,不僅影著民眾的生活,部分企業也因此蒙受損失,楊董事長說,穩定的電力一直是企業投資考量的重點之一,他個人絕對賛成政府致力提高綠能發電比重的政策,事實上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在台灣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這二項台灣都有很強的供應鏈。
據了解,台灣風力發電設備自製率只有40%,在楊事長看來,應該可以做到80%,像上緯生產風電材料、東元負責機電整合、永冠和穎杰都可自製大型鑄件、而程泰的立車和亞崴的臥搪都可為大型鑄件進行機加工,要達到80%的自製率其實不雞,世界前18個最好的離岸風場中,9個屬於台灣,台灣離岸風力蘊量很大,提高自製率可讓更多的台灣企業參與投資,發電成本也可因此大幅下降。
在太陽能的部份,建議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鼓勵企業與民間一同投入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建置。楊事長說,目前程秦亞崴集團在新竹、台中、嘉義大埔美的廠房屋頂,都已開始著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建置計畫,雖然總發電量沒有很高,但自給自足應該沒有問題。同樣的,如果全台灣大部分建物屋頂都能設置太陽能板,再加上離岸風機的廣泛設置,應可有效改善目前綠能供電估比過低的情形。
2025非核家圈的政策目標我們是支持的,但最近空污問題嚴重,在乾淨的綠能發電爆無法替代全台20%的供電量下,楊董事長建議,將老舊的核一核二機組退役,研究讓全新的核四機組運轉,畢竟核四已斥資數千億台幣,而且新機組的發電效能必定比舊機組好,參酌與台灣同為天然資源貧乏的日本,近期亦陸續重啟核電廠,或許,核四取代核一核二,是一個可供討論的過渡時期對策。
此外,綠能發電具有供電較不穩定的特性,有必要在全台設置大型的儲能系统以提高可靠度。如再搭配賴清德院長剛剛宣示的2040新車全面電動化,這樣整體的配套,不僅可讓全台供電更穩定,也能有一個更清新的環境。